在9月1日開幕的2018中國品牌節經濟高峰論壇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劉俊臣表示,自2008年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以來,到今年7月份,中國累計有效注冊商標量1718萬件,平均每6個市場主體擁有1個注冊商標,中國商標申請量連續多年穩居世界首位。中國專利領域相繼實現年發明專利申請量和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兩個100萬件”的重大突破,知識產權大國地位牢固確立。
據劉俊臣介紹,2018年上半年,市場主體總量突破1億大關,達到1.03億戶;2017年中國商標申請量達574.8萬件,同比增長55.7%。今年前7個月,商標注冊申請量達418.03萬件,同比增長49.05%,中國對全球商標增量的貢獻率超過80%。
劉俊臣強調,自2017開始的商標注冊便利化改革,中國國內商標審查周期已從法定的9個月縮短至7個月之內,通過馬德里體系指定中國的國際注冊申請審查周期也同步縮短,中外申請人的商標確權效率進一步提升;商標受理窗口基本遍布全國,已批準設立154個地方商標受理窗口;網上申請率達到88.5%,商標全程電子化進展順利,9月1日將全面實現網上電子發文。商標變更續展周期、商標檢索盲期壓縮到1個月之內,商標檢索盲期的大幅縮短,使申請人有效提高了申請的通過率,商標申請數據的公開,也為社會監督不當注冊行為提供了便利條件。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世界知識產權全球創新指數榜”顯示,中國排名在5年內上升了12位。在全球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100強中,中國的上榜品牌已經從2012年的1家增加到2017年的13家,品牌價值增長了937%。中國商標品牌研究院通過對滬深上市公司品牌的研究表明,2017年滬深上市公司商標品牌價值“百強”企業的商標品牌價值總額接近4萬億元,占“百強”上市公司市值總和的19%,商標品牌價值已成為上市公司的重要價值組成部分。
此外,劉俊臣還指出,各地通過打造“地理標志、龍頭企業、農戶”經營模式,形成了“農產品—地理標志商標—產業發展”的黃金鏈條,在運用地理標志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18年7月底,我國已注冊地理標志4453件,是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之前的15倍,其中一半以上的地理標志成為區域經濟支柱產業。(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