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明確提出了加快建設和完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部署構建符合科技創新規律、技術轉移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全面提升科技供給與轉移擴散能力。
《方案》明確了兩步走的建設目標:到2020年,適應新形勢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基本建成,互聯互通的技術市場初步形成,市場化的技術轉移機構、專業化的技術轉移人才隊伍發展壯大,技術、資本、人才等創新要素有機融合,技術轉移渠道更加暢通,面向“一帶一路”沿線等國家的國際技術轉移廣泛開展,有利于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的體制機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體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全面建成,科技成果的擴散、流動、共享、應用更加順暢。
《方案》提出了三個方面重點任務。一是優化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基礎架構,推動形成緊密互動的技術轉移網絡;二是拓寬技術轉移通道,放大技術轉移體系的輻射和擴散功能;三是完善政策環境和支撐保障,保障體系高效運行。
在知識產權方面,《方案》要求強化投融資、知識產權等服務,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服務,包括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融資試點,鼓勵商業銀行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方案》就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提出了更多要求:完善適應新經濟新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釋放激發創新創業動力與活力。加強對技術轉移過程中商業秘密的法律保護,研究建立當然許可等知識產權運用機制的法律制度。發揮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導作用,完善行政執法和司法保護兩條途徑優勢互補、有機銜接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推廣技術調查官制度,統一裁判規范標準,改革優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體系。優化專利和商標審查流程,拓展“專利審查高速路”國際合作網絡,提升知識產權質量。(來源: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