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副院長:準確把握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
2012-02-09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奚曉明2月8日在廣州舉行的首屆全國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研討班上表示,“加強保護、分門別類、寬嚴適度”是當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的基本定位。
奚曉明在研討班上表示,知識產權司法政策和理念在知識產權審判中占據特殊的地位,起到特殊的作用。“加強保護、分門別類、寬嚴適度”是當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的基本定位。知識產權法官要準確把握并妥當運用當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奚曉明指出,“加強保護”是基于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及所處國內外環境的必然選擇,是當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矛盾、基本定位和政策取向;“分門別類”是在加強保護時應根據不同知識產權自身的屬性和特點,在法律原則和規則的范圍內采取相應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寬嚴適度”要求加強保護應以中國的國情和保護需求為尺度和限制,不是盲目提高保護水平,而要以符合中國的國情和發展階段,適應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尺度和界限。
中共廣東省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梁偉發表示,知識產權在廣東的經濟發展中貢獻比重日益凸顯,截至2010年,廣東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91萬多件和57萬多件,居中國第一;有效注冊商標總量超過70萬件,連續16年居中國首位。梁偉發說,廣東在享受知識產權紅利的同時,亦更注重對知識產權發展保障和司法保護,有18個地級以上市出臺了《知識產權戰略綱要》或相關實施方案。
據廣東省高院院長鄭鄂介紹,廣東已有22個基層法院具有部分知識產權管轄權,8個中院具有專利管轄權,4個中院和12個基層法院實施知識產權審判“三審合一”試點。廣東全省法院審結了約占中國28%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