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3月25日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專利法30周年座談會獲悉:自1985年4月我國受理第一件專利申請以來,截至2013年底,我國受理和授權的專利分別達到1309.4萬件和742.6萬件,其中國內專利申請和授權分別占總量的89.0%和89.7%。
座談會上,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30年來,我國專利制度不斷完善,專利創造能力顯著提升,極大地激發了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我國專利運用能力持續增強,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保護模式基本建立,營造了良好的制度和市場環境。
據介紹,2013年我國受理專利申請237.7萬件,授權專利131.3萬件。從2011年起,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躍居世界第一位。截至2013年底,我國(不含港澳臺)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4.02件,提前兩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的3.3件的目標。
申長雨表示,要進一步發揮專利制度優勢,積極引導和鼓勵企業、行業、區域做好專利布局,使專利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攀枝花”和“頂梁柱”,并能直接貢獻GDP。他還指出,我國專利將堅持數量與質量并重,通過高水平創造、高質量申請、高標準審查、高規格授予,提升我國專利創造的整體水平。同時,堅持運用與保護并重,為專利運用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
據了解,《專利法》自1984年3月12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后,歷經3次修訂。目前,《專利法》的新一輪修訂正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