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知識產權局9月11日公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申請發明專利的數量不斷增長,但距離“專利強國”尚遠。
11日,第五屆中國專利信息年會在北京舉行。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35.1萬件,同比增長10.8%;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達1.1萬件,同比增長20.5%。
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會上表示,在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提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目標以來,中國的專利數量越來越多。2013年中國受理發明專利申請82.5萬件,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占當年全球有效發明專利申請量的27.8%。《專利合作協定》(PCT)國際專利申請受理量達到2.3萬件,位居世界第三位。
“中國的企業和研究機構達到了‘以量布局’的基本要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知識產權研究中心主任吳漢東說。
吳漢東也注意到,中國企業在發明專利授權的質量尚有較大差距。他說,根據湯姆森公司2013年全球創新報告所列舉的亞太地區12個最重要產業領域的發明專利申請,中國企業在各行業普遍處于中等低下水平,“說明中國是一個專利大國,但還遠遠不是一個專利強國”。
吳漢東并援引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稱,中國專利技術的應用商品化率不足20%。“中國的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對國內生產總值(GDP)貢獻率不到27%。”他說,美國、歐盟均已近40%,“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獲取專利后,在實施和效益方面需要做得更多”。
申長雨也坦言,中國知識產權事業面臨種種挑戰,比如創造能力不足、保護程度與社會期待仍有差距、知識產權運用水平亟待提高等。
為此,本屆中國專利信息年會以“專利運用與經濟發展的融合”為主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表示,專利信息對于全球經濟緩慢復蘇來說意義重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愿與中國專利信息行業密切合作。
本屆年會還新增“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專利問題”板塊。“中國已成世界第三大對外投資國。今年上半年,中國企業向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提交發明專利申請同比增長32.6%。”申長雨說,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為“走出去”的中國企業做好知識產權預案,幫助企業利用專利信息改進經營生產活動。
中國專利信息年會始創于2010年,旨在搭建專利信息應用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由知識產權出版社主辦。(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