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技術,一流企業賣標準。”作為“標準”的重要指標之一,發明專利正成為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的法寶。2014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申請質量逐步提升,授權進入增長新軌道。
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甘紹寧在近日舉行的2014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情況發布會上介紹,去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受理發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居世界第一位。
這其中,企業作為知識產權創造主體的地位更加穩固。2014年,我國企業發明專利申請48.5萬件,占國內總量的60.5%;我國企業獲得發明專利授權9.2萬件,占國內總量的56.4%。
科技型企業在專利申請授權方面一馬當先,華為、中興的發明專利授權量分列前兩位,分別為2409件和2218件,體現了企業創新實力和技術水平,發明專利也成為保護企業創新產品的堅實盾牌。
甘紹寧表示,及時申請專利能夠有效保護企業的發明創造成果,確保自身產品生產與銷售安全可靠,使企業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法律保障,占據有利地位,從而實現更好的經濟效益。
專利創造層出不窮的同時,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和企業競爭力轉化的速度也在加快。2014年,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專利導航為著力點,強化專利運用能力,確定了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等8個產業集聚區為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等5家行業協會為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集團)等35家企業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
數據顯示,在中關村,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達4000家,平均每天會“長”出10多家企業。(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