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互聯網新技術改變傳統法律服務模式,將互聯網與法律服務進行深度融合——這是10月16日中國互聯網協會發布的“優秀‘互聯網+法律’創新項目”具有的共同特點。
據悉,此次創新項目評選自今年9月啟動以來,經過公開征集、報名參選等程序,由來自法律研究機構、高校法學院、法院等多個領域的法學專家評審選出。最終,包括微信“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服務”、大眾評審、TSA可信時間戳、聚法案例等20個項目入選。
隨著互聯網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以及業務形態和運營模式的創新,對整個法治提出了新的要求,相關部門的法治理念要不斷的進行創新和升級,此次“優秀‘互聯網+法律’創新項目”正是法治理念創新升級的典型代表。
以微信知識產權為例,其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將主動保護與被動保護相結合、事前審查與事后救濟相結合,探索出多渠道、多措施、全方位的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服務。
相關數據顯示,從微信品牌維權平臺自2015年7月試運行以來,已有來自全球72個品牌方、300余品牌接入,截至目前,已收到來自品牌方24000多例侵權通知,共移除22000多例侵權內容。 以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為例,LV接入平臺以來,累計收到10000多例舉報線索,通過與微信品牌維權平臺合作進行鑒定,最終微信品牌維權平臺核實后移除侵權信息5000多例。
“未來,微信平臺對原創保護范圍將擴大到語音、視頻。”上述微信法務人士指出,微信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將進一步完善線上侵權投訴流程,繼續擴大品牌維權平臺接入品牌方的范圍。
據悉,微信的知識產權保護策略和機制已獲得包括英中貿易協會(CBBC)、在華國際出版商版權保護聯盟(IPCC)等國際性知識產權保護機構的認可,并達成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戰略合作。(來源:法治周末)